依據聯卡中心信用卡大數據平台的數據分析,肆虐全球近三年的COVID-19疫情,徹底改變了民眾對於使用信用卡的消費習性,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各種電子化支付、行動支付以信用卡綁定的方式,在各種非面對面交易場景如外送平台等有著高度成長,然而「隨經濟」在一般民生支付方面的快速崛起,卻未在民眾於醫療院所就診時發生,大部分的民眾仍然習慣使用現金支付診療費用。
聯卡中心大數據平台資料統計近五年民眾在醫院及診所使用信用卡的簽帳金額與筆數,在108年疫情爆發前的簽帳筆數為507萬筆、簽帳金額為490億元,109年與110年全球與台灣疫情較為嚴峻,110年簽帳筆數雖增加至515萬筆,而簽帳金額則下滑至432億元,而111年疫情逐漸解封後,至111年的10月底止,民眾使用信用卡的簽帳筆數已成長至533萬筆,是五年來新高點,預估全年度可達652萬筆,而金額亦可成長至500億元。
然而若以衛服部健保署-重要統計資料中的醫療給付表內有關醫院的門診與住院件數作為民眾赴醫院就診與住院的人次,並將民眾在醫院的信用卡簽帳筆數除以醫院的門診住院人次,可看出疫情期間民眾在醫院使用信用卡支付醫療費用的使用率雖有提升,但也僅有約百分之四的民眾使用信用卡支付相關費用,始終無法有較明顯的增長。
而民眾在醫院及診所使用信用卡支付醫療費用之樣態亦有不同,以信用卡簽帳筆數占比而言,醫院占整體份額達八成以上,而診所占比卻不到二成。醫院由於看病者眾及作業需求,近年來陸續支援多種信用卡支付方式,如「聯卡中心公務機關信用卡繳費平台」及各種第三方支付與行動支付導入,其受理信用卡的比率相對診所較高,而目前診所可以受理信用卡支付的交易多為醫美、健檢、牙科與眼科等自費項目較高的交易類別,多數一般診所的掛號及醫療費用並未接受信用卡付款,仍使用現金支付為大宗,也因此診所111年單筆簽帳金額達到16,549元,較醫院6,016元高出不少。
我們進一步比較兩性、年齡與持卡人地區等不同卡人特徵在醫院與診所使用信用卡的比例,可歸納出三大結論:(一)兩性於醫院就診並使用信用卡的男女比例約4:6,而在診所方面,男女比約3:7,女性為主要消費族群,(二)診所主要消費族群為30~49歲,醫院主要消費族群為40歲以上,(三) 醫院與診所的信用卡消費仍以六都地區民眾為主,六都持卡人在醫院與診所的簽帳金額與筆數占所有縣市約八成以上,而六都中雙北地區民眾在醫院的簽帳金額與筆數占比約占四成,而在診所達五成以上。
雖然目前信用卡支付在醫院及診所的普及程度未獲得明顯的成長,但近三年的疫情讓金融支付科技滲透進醫院及診所似有方興未艾的成長潛力,未來虛擬健保卡、視訊看診、電子處方箋與行動支付等服務整合在一起,醫療服務的觸及範圍將不僅限於實體院內,臨櫃的掛號、看診、領藥與繳費等就醫流程將可數位化串聯,而支付作為數位化流程的最後一哩路,若能深化於醫療產業間,相信能讓民眾的醫療體驗更加完善與便利!
以上資訊摘錄自本中心案例研析-「民眾在醫院及診所使用信用卡之消費樣態分析(聯卡中心信用卡大數據平台)」,完整資訊如附件所示或於本中心官網公開資料-案例研析專區瀏覽。
新聞聯絡 發言人 黃國鴻 副總經理 (02) 2719-1919 分機2257
媒體聯絡 陳德和 (02) 2719-1919分機2505
電子郵件:benjamin.chen@ncc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