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到主要內容區

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全球資訊網:回首頁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全球資訊網

聯卡e客服(另開新視窗)

:::

公開資料

案例研析

首頁 公開資料 案例研析

探索「掃經濟」與「嗶經濟」的發展趨勢

發佈日期 : 2021.12.03

前言、

      疫情掀起行動支付消費浪潮,民眾的支付習慣朝行動支付轉移,還記得Apple Pay於2017年在臺灣上線,用手機進行NFC(近場通訊)感應支付曾帶動所謂的「嗶」經濟感應式交易風潮,不久之後,QR Code掃碼支付也因為大陸支付寶的成功案例,逐漸形成另一股所謂的「掃」經濟,那現在掃經濟與嗶經濟在臺灣的發展又是如何呢?
      本篇研究分析報告是依聯卡中心信用卡大數據平台資料,分析2021年1至9月臺灣持卡人在綁定信用卡使用行動支付的消費資料(註1),其中包含以掃碼(QR Code)為主要支付方式的第三方、電支機構電子錢包(LinePay、街口支付、PI錢包、悠遊付、橘子支付)及商戶型專屬電子錢包(PX Pay與FamiPay),以下簡稱掃碼支付,另外則是以NFC感應支付為主的國際三大Pay行動裝置錢包(Apple Pay、Google Pay與Samsung Pay),以下簡稱感應支付,並說明各自相關發展現況。

 

註1:此處行動支付的消費資料包含掃碼支付與感應支付業者支援的實體交易資料與其網路購物等EC交易資料。


 

 

民眾的支付習慣正在轉移

      從行動支付占整體信用卡消費之筆數與金額占比(如圖一)可看出,在2020年9月行動支付所占的筆數與金額占比分別是15.7%與4.9%,並呈現逐漸成長趨勢,一年後筆數提升到20.2%,金額提升到7.8%,代表民眾的支付習慣正在悄悄轉移,在選擇支付工具時,使用行動支付付款的比例已越來越高。 

圖一:(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 行動支付占整體信用卡整體消費之筆數與金額占比

 


 

 

掃碼支付在國內消費影響力逐漸擴大

      掃碼支付與感應支付都各有其優勢,掃碼支付的優勢為對手機硬體需求較低,只要能掃碼就可以使用,店家亦能快速導入並與業者合作提供多元回饋的附加優惠,惟該項支付需透由APP介面執行,在支付程序上需增加幾個步驟,而感應支付的優勢為操作直覺,從民眾使用上,其付款體驗是簡單快速的,因此在各自的優勢下,兩者在國內支付環境的影響力又是如何呢?
      從掃碼支付與感應支付的交易筆數及金額占比(如圖二與圖三)可看出,在筆數上2020年第一季掃碼支付與感應支付的筆數占比約65% : 35%,在金額上約為50% : 50%,隨時間推進,到2021年第二季,在筆數上掃碼支付占比已增加至近七成,金額占比也增加至六成。
      由此可知,掃碼支付在國內消費影響力似乎有越來越被採用的趨勢,以商店端角度來看,因建置成本與技術門檻較低,有利商店快速導入,從掃碼支付業者角度來看,掃碼支付是透由APP執行,業者可以整合回饋折抵、生活服務與促銷活動等在APP上,貼近與民眾生活的緊密度,再加上零售業者紛紛發展自己的行動支付APP,進而累積會員基礎,此也讓掃碼支付支援的應用場景越趨多元,從民眾消費行為端來看,疫情期間,民眾在進出實體商店時,皆須使用QR掃碼進行實聯制驗證,此項規定直接、間接地引導民眾熟悉QR Code掃碼動作,這些因素發揮了交叉循環的推進效果,使掃碼支付在臺灣的市場占比逐漸擴大。
 

圖二:(2020年Q1至2021年Q3) 掃碼支付與感應支付之消費筆數占比

 


圖三:(2020年Q1至2021年Q3) 掃碼支付與感應支付之消費金額占比


 

 

掃碼支付成長動能高!

      如果我們以簽帳筆數與簽帳金額之去年同期成長率觀察兩種支付方式的成長動能,掃碼支付筆數的成長幅度(如圖四)大多比感應支付高,在簽帳金額方面,兩種支付方式若以年同期成長率(如圖五)分析,今年六、七月份因疫情最為嚴峻,所有行動支付的成長幅度相較其他月份低,感應支付金額即呈現負成長,然而掃碼支付仍有88%與48%的正成長幅度,代表後者的成長動能頗為顯著。


 
圖四:(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 掃碼支付與感應支付信用卡交易筆數之同比成長率

 

 
圖五:(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 掃碼支付與感應支付信用卡交易金額之同比成長率


 

掃碼支付與感應支付業者主力推廣的消費場域各有不同

      本研究分析報告挑選幾個民眾常去的消費場域,交叉分析掃碼支付與感應支付的占比(如圖六)可知,民眾常在餐飲、電商、便利商店、生鮮食材超市及水電瓦斯與行政規費上使用掃碼支付,而在交通及百貨公司上使用感應支付較多,由此可觀察出兩者主力推廣的消費場域有些許差異;而從平均單筆消費金額(如圖七)來看,感應支付單筆消費金額較掃碼支付高,感應支付各月份平均單筆消費金額都在580元以上,而掃碼支付的平均單筆消費金額最高才524元。
 


圖六:(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 持卡人在各消費場景使用掃碼支付與感應支付之消費筆數占比

 

 
圖七:(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 掃碼支付與感應支付各月份平均單筆消費金額


 

男女性及年齡20-50歲族群多使用掃碼支付

      從持卡人性別及年齡來看(如圖八與圖九),男女性及年齡20-50歲族群在使用頻率上還是以掃碼支付居多,占近七成左右。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年齡分布族群中,60歲以上的消費者在使用感應支付的比例高於其他年齡族群,其使用率達44%,而30-40歲的消費族群則習慣使用掃碼支付,達近七成。


 

圖八:(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 兩性使用掃碼支付與感應支付之消費筆數占比

 


圖九:(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 各年齡層使用掃碼支付與感應支付之消費筆數占比


 

結語、

      在疫情的影響下,民眾支付習慣逐漸朝行動支付發展,許多零售業者亦逐漸走上數位發展,他們從實體轉型跨越到線上經營,不少業者開發自己的行動支付APP作為數位轉型的一步,在支付方式上,不管是掃碼支付還是感應支付,都有各自優勢與主力消費場域,而從臺灣民眾在國內使用行動支付的消費資料似可看到在商店端導入、業者端促銷推廣的整合應用及民眾端使用行為的相互影響下,「掃經濟」的影響力逐漸擴大,相信未來掃碼支付應用場景將不斷的延伸,影響民眾生活消費的習慣亦將更為深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