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到主要內容區

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全球資訊網:回首頁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全球資訊網

聯卡e客服(另開新視窗)

:::

公開資料

案例研析

首頁 公開資料 案例研析

後疫情時代信用卡網路交易及持卡人消費行為分析 (聯卡中心信用卡大數據平臺)

發佈日期 : 2025.04.29

前言:

   隨著數位經濟的快速發展,網路交易(以下統稱EC交易,註1)已成為全球消費市場成長的重要驅動力,我國的市場亦在過去五年間經歷了顯著變化,尤其在COVID-19疫情期間快速擴張,但進入2022年以後,疫情衝擊逐步消退,在缺乏數位轉型推力下,EC交易是否仍維持成長動能?或是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篇報告將透過聯卡中心信用卡大數據平臺,分析近年我國持卡人的信用卡EC交易資料,探討國人EC交易行為的最新趨勢、產業發展脈絡與消費結構變化,以提供各界參考。

註1:本文EC(E-Commerce簡稱)交易包含網路消費交易及電子錢包交易。

 

信用卡EC交易金額、筆數持續創下新高,唯疫後增幅趨緩。

  國人之信用卡消費總金額,自疫情前2019年約新臺幣3.2兆元(如圖一),到了2024年成長了47.2%來到約4.7兆元;而總簽帳筆數則是成長約1.2倍,由14.6億筆來到了31.8億筆,呈現穩定成長趨勢。若是特別關注走出疫情陰霾恢復正常生活後的2022~2024年,這3年來不論在消費金額以及筆數都持續成長超過25%。

圖一、2019~2024年國人整體信用卡簽帳總金額及筆數

 

  而EC交易簽帳金額自2019年疫情前的約6,600億元(如圖二),持續成長,到了2024年創下新高約1.8兆元,期間成長了約1.7倍;簽帳筆數更呈現爆發式成長,自2019年3.7億筆到2024年15.7億筆,共成長了3.2倍,經過疫情的催化,EC交易之金額及筆數成長表現均大幅優於整體信用卡消費表現。然而自2022年第三季後逐漸解封,生活邁入正常化,2024年EC交易簽帳金額相較於2022年成長了35.2%,對比同期整體信用卡消費金額的成長率27.7%,仍是相對較高的,而EC交易消費筆數成長率與整體信用卡消費筆數成長率皆為28.3%,表現趨於一致,經歷疫情衝擊快速推升EC交易,疫後成長率則逐步趨於穩定。

圖二、2019~2024年國人信用卡EC交易簽帳金額及筆數

 

EC交易比重持續提升,筆數占比已近5成,居消費主流地位。

  進一步分析EC交易占整體信用卡簽帳筆數及金額的比例,也可看出國人的支付方式隨著疫情的影響而隨之改變。以EC交易筆數來看(如圖三),從疫情前2019年僅占約四分之一,但因應疫情期間減少面對面的接觸,占比持續呈現擴大的趨勢,2022年EC交易簽帳筆數占比已近二分之一,代表國人約有一半的交易是以數位方式進行消費,2022年之後則持續維持差不多的比例,2024年EC交易簽帳筆數占比也近二分之一。若以疫情走向開放之2022年為分界點,2019年至2022年EC占比成長快速,而恢復正常生活後的2023、2024年兩年則穩定維持,EC交易已深植於國人日常消費行為中。

圖三、2019~2024年EC交易占整體信用卡簽帳筆數之比例

 

  若以EC交易金額來看,其占比則由疫情前2019年的20.6%(如圖四),到了2024年則擴大到達37.6%,2019年至2022年EC占比快速提升,2022年以後提升幅度明顯放緩。疫情衝擊快速推升EC交易,疫後則逐步穩定,顯示EC交易已成為國人日常生活消費支付重要模式。

圖四、2019~2024年EC交易占整體信用卡簽帳金額之比例

 

EC小額交易(金額<500元)占比達70%以上,小額、高頻次消費成新趨勢。

  從EC交易各消費金額級距之筆數占比來分析,可看出國人EC消費習慣的改變,小額消費增加顯著,2019年時約有一半的EC消費,其單筆消費金額未滿500元(如圖五),而到了2024年小額消費的占比則是超過了70%,單筆金額大於5,000元的占比則是減少了大約一半,僅約2.9%。顯示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更頻繁進行EC交易,不再僅將網路購物視為採買3C或衣物的管道,而是在飲食、交通、生活用品等日常生活場景進行支付,轉變為日常小額、高頻支付工具。

圖五、2019~2024年EC交易各消費金額級距之筆數占比

 

跨境EC交易表現亮眼,金額超過1700億,但占比僅約1成,EC交易仍以國內消費為主。

  分析跨境EC交易金額,可以發現自2019年開始至2024年跨境EC消費成長了92.6%(如圖六),且近三(2022~2024)年消費金額皆突破1,000億元且持續穩定成長,2024年較2022年成長了63.5%,較同期整體EC交易金額成長率35.2%,表現突出。但仍僅占整體EC交易金額10%左右,可發現國人使用EC交易多數仍集中在國內平台,國內EC消費樣態也快速崛起。

圖六、2019~2024年跨境EC交易金額及占整體EC交易金額占比

 

  分析2024年EC交易金額主要集中的行業,國內消費的部分以MOMO、PCHOME、蝦皮、Costco等大型電商平臺及量販店線上購物為大宗,其次則是餐飲外送平台Uber Eats、Foodpanda,以及交通運輸業的航空業者及高鐵;再進一步分析跨境消費,可發現集中於Google、Apple、Facebook等跨國科技零售業、社群平台及Amazon、淘寶等大型跨境電商,還有Agoda、Trip.com、Booking.com等OTA旅遊業者。

 

EC交易仍以網路消費為主體,金額占比超過8成,電子錢包交易蓬勃發展,潛力驚人。

  若進一步將EC交易區分為網路消費及電子錢包交易進行分析,以消費金額而言,EC交易的消費主力仍然是網路消費,2024年網路消費金額占整體EC交易總額82.8%(如圖七),仍居絕對優勢。然而,電子錢包的使用則展現出更高的成長潛力,2022年至2024年間,電子錢包的交易筆數占整體EC交易筆數從29%增長至37%(如圖八),可看出電子錢包使用率提升,儘管金額占比較低,但筆數占比快速上升,顯示電子錢包多用於日常小額高頻交易場景,如便利商店、餐飲、交通等。整體而言,我國EC交易呈現網路消費高金額、低頻次以及電子錢包低金額、高頻次的消費方式。

圖七、2024年網路消費及電子錢包消費金額占比

圖八、2022~2024年網路消費及電子錢包消費筆數占比

 

消費行業別結構轉變,餐飲業成長顯著,休閒娛樂與交通運輸復甦中。

  分析EC交易於綜合零售業、百貨公司、休閒娛樂業、便利商店、交通運輸業及餐飲業等6項日常相關產業之消費金額比重(如表一),疫情前2019年的排名依序為綜合零售業、休閒娛樂業、交通運輸業、百貨公司、便利商店及餐飲業,歷經疫情的洗禮後,到了2024年可以發現綜合零售業始終是排名第一並涵蓋超過40%的消費金額,另可發現餐飲業於疫情前使用EC方式交易的總金額只占了2.2%,然而進入疫情高峰期間,非接觸式的餐飲外送崛起,占比最高達到了13.4%,即便後疫情的2024年,國人已習慣於外送平台消費,仍有超過11%的金額在餐飲業,成長極為顯著,並超越百貨公司及便利商店;而休閒娛樂業以及交通運輸業,可看出受到疫情的衝擊,有明顯的衰退,但挺過了疫情的影響,呈現回溫的趨勢,慢慢回到疫情前水準;另外目前便利商店占比雖不到10%,但相較於疫情前占比僅占4.1%,其成長仍顯著,表現穩健。

 

表一:2019~2024年EC交易於綜合零售業、百貨公司、休閒娛樂業、便利商店、交通運輸業及餐飲業之消費金額比例

 

女性使用EC交易消費金額較高,占整體EC達53.9%;40(含)歲~50歲為消費主力;年輕族群對EC交易消費方式接受度較高,且集中餐飲業。

  分析2024年EC交易消費金額,以性別來區分,可看出女性消費金額占比53.9%高於男性的46.1%(如圖九)。

圖九、2024年各性別EC交易消費金額占比

 

  若扣除公共行政、保險業等非日常消費支出,分析綜合零售業、百貨公司、休閒娛樂業、便利商店、交通運輸業及餐飲業等6項日常相關消費產業,可發現除交通運輸業之男、女性消費金額占比較為接近外,其餘皆是女性消費金額占比明顯高於男性(如圖十)。

圖十、2024年各性別於綜合零售業、百貨公司、休閒娛樂業、便利商店、交通運輸業及餐飲業EC交易消費金額占比

 

  再細分以各年齡級距之消費金額來分析(如圖十一),40(含)~50歲年齡層的國人使用EC交易消費的總金額占比來到29.7%為最多,其次是30(含)~40歲年齡層的26.7%,第三則是50(含)~60歲年齡層的19.0%。

圖十一、2024年各年齡層EC交易消費金額占比

 

  各年齡層於綜合零售業、百貨公司、休閒娛樂業、便利商店、交通運輸業及餐飲業等6項日常相關消費產業消費金額占比(如圖十二),可看出以下趨勢:

 

  1.年齡越大者於百貨公司消費金額比例越高。

  2.綜合零售業以青壯年族群(30(含)~60歲)消費金額比例高。

  3.60歲以上族群於休閒娛樂業消費金額比例高。

  4.年齡越輕者於餐飲業花費金額比例越高。

 

  從以上趨勢可了解到,於百貨公司消費水準較高之產業,隨著年齡成長財富累積,越有餘裕;青壯年族群則是可能多數採買家庭日常用品,於綜合零售業消費較多;60歲以上族群則是到了退休後享受生活的時期,在休閒娛樂方面更捨得消費;年輕族群更加習慣於餐飲外送服務的便利性,於餐飲業消費占比高。

圖十二、2024年各年齡層於綜合零售業、百貨公司、休閒娛樂業、交通運輸業及餐飲業EC交易消費金額占比

 

  至於各年齡層對EC交易方式的接受度與使用率,可以從消費筆數的占比發現(如圖十三),青壯年族群使用EC交易方式消費的筆數占比較高,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減少,從40歲以下的接近55%到60歲以上的不滿三成,由此可見年輕族群已較廣泛接受新的交易型態,對於年長族群則是可以針對網路消費及電子錢包之種類、使用方法及步驟等進行示範推廣,並簡化操作介面及流程,增加熟悉度及信任感,以提升使用率。

圖十三、2024年各年齡層於EC及非EC交易消費筆數占比

 

總結

  2020年全球受疫情影響,加速企業數位轉型,消費習慣也隨之迎來重大的改變,於此期間EC交易模式興起,到了現在已經有一半的交易為EC交易的模式,網路消費與電子錢包支付從選項變為主流,消費的範圍也從電商延伸至全生活場景,不論是各性別、各年齡層,都有其消費的偏好,但也能看出成長動能漸漸趨緩。而在推展EC交易的同時,也將面臨包含交易偽冒詐騙及年長者數位落差等挑戰,特別是針對境外EC交易如何有效進行防詐阻詐;如何針對支付介面做調整,提供更簡單易操作的模式,提升60歲以上年長者使用率。未來若要進一步深化推動數位支付,提升非現金交易比例,必須從「便利」與「信任」雙軸出發,提供更直觀、安全的支付體驗。

返回列表